校园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校园动态 >>校园新闻
家校共育 | 亲子沟通,从“破题”到“解题”
发布时间:2024-04-09 12:59:31   发布人:学校发展中心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39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如何能够和他们良好沟通是很多家长最关心的话题。尤其高中阶段,家长们既对于孩子学业有一定期待,又担心给他们压力,家长们有着问题与困扰。近日,南洋中学开展开展了一场以“亲子有效沟通”为主题的家长沙龙活动。本场活动由学生发展中心主任胡敏老师主持,参加此次活动的嘉宾有来自于虹口区教育学院德育研究室,原主任李金瑞老师、2023届优秀毕业生家长代表王家栋先生、2024届学生家长代表叶庆根先生。

 

情景一:考试完,家长想问问情况,还没开口,就被孩子怼。出了成绩,孩子直接关房门,拒绝沟通。情景二:各种挑刺:比如伞落在车上,怪爸爸没帮她带回家。比如苹果切太大块。有些不可理喻,成心找茬。情景三:在出现一些沟通矛盾的时候,孩子见父母生气。说“我就不生气,就气你。”家长难以接受。情景四:赞美他的时候,孩子回答“我不吃你这一套”;说他不好的时候,孩子回答“我在你眼里什么都不好”。

 

img0.png

该如何“破题”?有效“解题”?家长代表王家栋先生坦诚地和在场家长分享自己的教育感受和经验。

他提出家长对孩子成绩的关心态度应该是“非功利化”、“非情绪化”的,家长在高中阶段不要和孩子聊短板科目的成绩,聊其他的话题,聊优势科目的成绩,毕竟获知短板科目的成绩还有别的渠道。

没有孩子喜欢扮演“施虐者”,发生这种现象终究是一种“找补”和“平衡”。“你让我在学习这个话题上感受到了巨大压力和耻辱,我让你在其他地方显得尴尬和狼狈。” “我记得我孩子在读书时曾经发过一次牢骚,说‘反正,孩子永远是错的’,我当时受到巨大震撼”。高中生对永远站在人生导师视角指点江山的角色其实有时是很反感的。家长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意识减少焦虑、减少攀比、减少对孩子的情感依赖、减少人生缺憾需要在孩子身上找补的情绪。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抒发情绪的零成本渠道,其实代价很贵。

img1.png

 

胡敏老师从老师角度提出,在和家长沟通过程中要不断澄清亲子交流的目标,要保持能够倾听的基本态度。高中阶段孩子的特点:希望把控局面、容易表达偏激、表达的潜在信息量很大,所以在交流过程中要能够顺势而为,响应孩子的感受,同时我们作为家长要带着伴随孩子共同成长的心态,做家长的经历也是我们人生的重要课题。

李金瑞主任在活动点评中,充分肯定此次活动在指导家庭教育的探索与创新,同时指导家长用萨提亚的一致性表达方式用于亲子沟通交流。

img2.png

在当天的活动最后,学生发展中心主任胡敏老师也代表学校向家长代表王家栋先生颁发南洋中学家长学校荣誉导师聘书。在未来的家校共育工作中,学校将继续聘任更多有丰富教育经验的家长为家长学校的荣誉导师,加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队伍的力量,给家长们提供有效教育方法与科学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