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大地震”第15个年头之际,为了提升学生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学会自救互救,做到临危不乱,上海市南洋中学开展一次全校紧急疏散演练活动。
疏散演练前,学校进行充分的准备,明确每个老师岗位和职责。对全体学生进行了教育动员,普及紧急疏散逃生知识,学会必要的生存知识,提高自救和互救的能力。
伴随着教室内响起的警报声,紧急疏散演练正式开始。全体学生在各楼层老师的引导下,沿着紧急逃生疏散标志,有序地撤离教学楼,到达疏散集合点。在全部人员清点完毕后,对本次演练情况进行总结和点评,学生发展中心主任肯定了同学们有序的演练表现,提出了存在的问题,用真实的案例再次向全体师生强调,紧急疏散演练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在演练的过程中饱含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只有认真对待每一次演练,才能在危险来临时保持镇静,快速有序的撤离。
学生感言
红色浓烟弥漫在校园中,给每位同学都带来了”灾害”的危机感,我不由得联想,若是灾难真的来临,此刻的情景恐怕只会更加触目惊心。今年是汶川地震十五周年,这场灾难中上万的遇难人数时刻警醒着我们,告诫着我们预防灾难的重要性。
——高一(1)班 胡闵诚
随着警报声响起,同学们在疏散指导牌的引导下,有序、快速地逃离教学楼,前往操场集中。在操场集合后,老师对本次疏散演练也做出了评价,通过与汶川地震中全体幸存的某中学学生的对比,指出我们演练过程中的不足,也同时明确了同学们改进方向。通过此次的紧急疏散演练,我明白一切的成功都来自于平日里的多次训练,我也会将这种精神延续到学习中。
——高一(2)班 黄禹皓
紧急警报的骤然响起宣告紧急疏散演练的开始,在教师们的组织下我们快速有序地穿过彩色烟雾,疏散到指定地点。“夫风生之地,起于青苹之末”。对比汶川大地震时仅用时1分36秒便做到全员疏散的某中学,我们还需提升警惕。学生发展中心老师计时器上的数据提醒大家“畏危者安,畏亡者存”!疏散演练对防灾意识的培养之于逃生技巧更甚,在真正的灾难中“临渴掘井”,是对生命的不负责,对自己,更对别人。勿让不救之荧荧,成了那奈何炎炎!
——高一(9)班 樊馨扬
当逃生的警示音响起,所有学生都立即停下了手里的事情,向楼梯跑去,气氛严肃紧张,全程井然有序。伴随着红色的浓烟,逃生过程中同学们都及时用手捂住口鼻,低身、快速地跑向操场。所有人都认真对待这次演习。近年来,地震、火灾等灾害频发,为了保护个人生命安全,我们应当学习如何应对灾害突发情况,因此,这次的紧急疏散演练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在学习之余,也要提高防范意识,居安思危。
——高二(2)班 卢毅轩、刘欣
从警报声响起的那一刻起,我们快速起身,有序地向着教学楼楼梯口移动。到达楼下后,我们向着操场一路小跑过去,集合整队,清点人数。在走动的过程中,我看到同学们搀扶着身体不舒服的同学一同撤离,没有丢下任何一个同学。在下楼的时候,空气中弥漫着呛鼻的烟气,这也让我明白了在危险真正来临时,我们在烟雾充满教学楼之前有序地撤退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这次演习,让我增强了逃生意识,也更加明白了紧急疏散演练的重要性。
——高二(3)班 林嘉妮
本次紧急疏散演练同学们组织有序,撤离迅速,教学楼下浓厚的烟雾仿佛在提醒我们: 紧急情况随时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应当时刻做好准备,即使是演习也不应被忽视。今年,距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了十五年,但当时新闻报道中的惨痛情形仍然历历在目。正如演练尾声,老师所指出的,安全问题上来不得半点侥幸心理,我们应当在平日里多多关注逃生技巧,做到防范在先、警惕在前,警于思、合于规、慎于行,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救防范的能力,只有这样,当危险真正来临时,我们才能临危不乱,安全撤离。
——高二(8)班 应庭筠
紧急疏散演练是一门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生命课程,通过开展应急演习活动,可以让学生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牢记基本的自救脱险技能,强化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认识。当真正灾难来临时,学生可以镇定地用所学所练较好地保护自己、保护他人。防患于未然,竭难于未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