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底,在上海的普通教育体系中普遍开始启动了岗位设置工作。在原有的高级职称、中级职称中各细分为三个岗位等次。由于过去的职称等次全部是按最低等次的设置,因此,通过岗位设置能够让部分的教师上岗位等次,当然是一件大好事,但什么人上,按什么标准上,如何上,是摆在学校领导面前的大难题。作为一所市实验性、示范性学校,老教师多,符合上等次标准的教师多,如何做到坚持标准,同时兼顾不同时代的具体因素以及人本情感因素,有效地进行操作确实是个大难题。
在细分下去,对于身体原因,近年来退养在家,但对学校以前的教学有着积极贡献的教师怎么办?如何平衡教育和教学以及科研之间的权重?如何激励教师在顺应学校发展特色上的努力……具体问题扑面而来。操作的好了,自然顺人心、鼓士气,操作得不好,则容易造成教师间的不平衡,进而可能影响学校的整体和谐。
难题出现了,矛盾不可避免。问题可能出现在人的身上,解决难题的钥匙自然在也在人——群众手里。因此,上海市南洋中学于2010年11月启动岗位设置工作,紧紧依靠广大群众,历经动员准备、听取意见、规范执行三个阶段,终于于2011年3月全部完成。
一、汲取众智、稳步推进
动员准备阶段——广而告之、校务公开
学校根据教育局的相关会议和文件的精神,制定出《上海市南洋中学岗位设置方案》,设立了岗位设置领导小组、岗位设置聘用小组、调解小组。同时召开学校大会,明确会议精神和岗位设置。充分运用校务公开网,广而告之、全面公开。
听取意见阶段——发动群众,全面听取
一是运用量表听取意见。针对教职工切身利益,学校列出了16项岗位设置的标准,设计了《岗位设置考核标准项目列表(征求意见表)》,向全校教职工征询意见,以此作为标准的确定、权重的分配的重要参考标准。广大教师积极参与,仅回收书面征求意见表的就有92份,占全校总人数的72.4%,其余教职工也以其他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意愿。
二是集中听取意见,分层次、分类别召开征询意见座谈会4次,收到各类建议、意见30余条。
三是广泛听取意见,采取了专题会议、校务公开栏、校园网、个别访谈等多种方式进行公示听取意见。同时发放《上海市南洋中学专技岗位晋升等级申报表》(草表),通过个人填写“练兵”,再次完善相关内容。
规范执行阶段——制定制度、规范执行
在以上的基础上,学校经过三上三下,制定《上海市南洋中学岗位设置实施方案》《上海市南洋中学岗位聘用办法》、《上海市南洋中学岗位聘用工作流程》,确定了《上海市南洋中学专技岗位晋升等级申报表》。
按教育局规定的时间节点,学校严格按照《上海市南洋中学岗位聘用工作流程》,制定执行倒计时工作推进表。按时间节点首先公布岗位职数、岗位说明书及专技岗位晋升等级评价标准;召开专题会议向填报晋升等级评价草表人员明确相关工作要求,发放公示材料档案袋。其次依据“岗位说明书”以及学校“专技岗位晋升等级评价标准”进行个人申报;同时准备相关证明材料原件上交学校人事部门核实,放置到资料室公示五天。第三,相继召开岗位设置领导小组、聘任小组、调解小组工作会议,汇总、通报申报情况。学校领导小组、聘用小组审核核实材料、分类比照排序。第四,学校聘用小组召开会议,达成聘用初步意见;在通报学校岗位设置调解小组,听取意见。第五,学校党政领导分批进行访谈,再次核实材料,进行个别沟通。最后,聘用初步意见提交学校岗位设置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再上报区教育局人事科,获得上级部门批复后实施。。
二、群众的智慧是解决难题的力量之源
在推进岗位设置的工作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群众的智慧是解决难题的力量之源,以此为动力,为群众所想,为群众所谋,规范工作,是取得成效的保障。
体会一:走群众路线是工作取得成功的基础和保证。走群众路线,一是从群众中来,比如,我们设计《岗位设置考核标准项目列表(征求意见表)》,对16项指标进行重要性评价,这为后期推进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到群众中去,广泛征求意见、多方听取意见,所有的意见、建议进行汇总,形成规范性文件之前再反馈提建议的同志。
体会二:公开透明是工作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所有的指标体系、形成过程全部以专题会议、校务公开栏、校园网、个别访谈等多种方式进行公开,有困难讲困难,有优势分析优势,取得广大教职工的支持和配合。
体会三:有效执行制度是工作取得成功的根本。按照民主集中的原则,所有的征求意见一旦形成制度,全校教职工必须执行,没有例外。所有的意见必须经过充分讨论,一旦形成决定,党政工一体,相关人员一口径操作,没有异音,有效推进。
体会四:发扬风格是工作取得成功的外部氛围条件。作为百年老校,自然存在高职称岗位名额偏紧、教辅人员容易碰到“天花板”等诸多历史问题。处理好问题,关键在规则面前一视同仁,党员发扬风格,在利益面前退后一步,以此带动群众,形成良好的外部氛围。
南洋中学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