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的青春
———南洋中学112周年校庆采访小结
在
南洋中学开办至今都一直崇尚“爱国荣校”,而诸多南洋中学的校友也正因为在这种教育氛围中或多或少的得到了些启示,因此在不同的领域里绽放光彩,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在采访的过程中,他们提到了他们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同时在南洋中学小记者的提议下,他们也向我们新一届的南洋学子寄予了希望与祝福。
他们曾经年轻
在南洋中学校友会的引荐下,我们找到了原同济大学的副校长、南洋中学52届校友黄鼎业爷爷,他告诉我们在南洋中学住宿与学习的这段经历是他终生难忘的。他说他们当时学习气氛十分浓厚,学校要求很早起来早读,晚上还要进行晚自习,这样他们正常学习的时间就会有很多的空余,这时学校就会安排同学们参加不同的兴趣小组,培养他们的特长。当他说起这些时,脸上泛起了微微的笑容,而我们也同样沉浸在如此美妙的画面里。虽然他们现在都已年过半百,但是他们都曾经在他们风华正茂时玩闹过、失败过、成功过。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美好回忆,因为他们都曾经年轻。
他们不再年轻
一位南洋中学93 岁高龄的校友告诉了我们他曾经在南洋中学的往事:初二时他转入南洋中学就读,当时他的成绩十分不好,但是它每次却都能挤在南洋中学升学的队伍中,当他升入高中后成绩就一直保持在年级的前列。他说他有如此的成绩都应该感谢王培孙校长,,校长十分的照顾他,并且在他成绩不好的时候找上一届的同学为他补课。同时我们也了解到,王培孙校长对同学是尽心尽责的,他了解每一个学生,他将他的一切都投入到南洋中学的建设中。从老校友的话语中我们听出了对过往的思念,现在他已90几岁高龄,过去的往往只能是美好的回忆,祖国的将来还是应该交给新一批的中华儿女,新一届的南洋学子们。因为他不再年轻,因此他希望我们能够努力学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
他们依然年轻
一年一度的南洋校庆,是校友们重返母校,重叙同学之情的机会。而绝大多数的校友们都竭尽全力,尽可能的来参加此次校庆活动。一位定居于美国的44届校友得知了南洋中学此次校庆后便买了机票回到祖国,回到母校,而他告诉了我们一个感人的故事:在中国汶川地震的事件后,有一部分受灾地区的孩子以及他们的家人被接往美国居住与学习,尽管他们现在在美国学习,但是在他们的心中仍旧牵挂着祖国,牵挂着家乡的朋友们,他们都已相约在学成毕业后回到祖国,为城市的发展出一份力。当听完这个故事后,无限的感动涌上我们的心头。同时这位校友也邀请我们毕业后去美国看看,他会热情的招待我们。采访结束后,我们觉得虽然南洋中学的校友们年龄都比较大了,但是他们仍然有着他们独特的风采。他们依然年轻。
“我们是南洋校友,我们引以为豪”
——南洋中学112周年校庆纪实
南洋中学112周年校庆,鲜艳的横幅,缤纷的彩旗,平日里看起来平淡无奇的校园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因各界校友的来访而熠熠生辉。
在来到的各界校友中,尤以52届的校友为首,个个成就非凡。在南洋中学小记者的了解下,我们终于揭开了为何52届的学生能够达到99.9%的大学升学率的神秘面纱——“我们是南洋人,我们引以为豪。”无论是原同济大学副校长
在采访过程中,许多校友都表示从毕业起都几乎年年聚会,同时也见证了近一个世纪来南洋的变迁,小记者甚至采访到了一位93岁的校友。在与他进行的采访中,小记者们看到了南洋辉煌的历史成就,看到了南洋学子们的兢兢业业。在采访的最后,他对于新时代的南洋学子提出了深切而诚恳的期望:我们要学会做人,要以身为南洋学子而自豪。
校庆临近尾声,无论认识与否,校友之间都相互热情留影纪念。南洋,这所跨越百年的学校,给那些曾经的南洋学子们留下了太多的快乐回忆,太多的成长记录。而我们作为继承了前辈优良传统与深远历史的新时代南洋人,更应该发奋图强,将“南洋”这个光荣的名词代代相传。正应了那句耳熟能详的老话——“今天我以南洋为荣,明天南洋将以我为荣。”
(撰稿:高二2班 马小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