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校友频道 >>校友风采
西子湖畔的校友铜像
发布时间:2008-10-27 00:00:00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102

 

20081017,在杭州西湖畔的浙江大学玉泉校区,矗立起了一座科学家的铜像,他就是我国著名的应用力学家、浙江大学教授王仁东,也是南洋中学第22届校友。

王仁东和南洋中学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他的叔祖就是近代改革教育的先驱、南洋中学前身育材书塾的创办人王维泰(柳生);而他的堂伯、著名的爱国教育家王培孙,从1900年接办育材书塾,继而改名为南洋中学,并为之奋斗一生,将南洋中学办成沪上教学质量最高的中学;王仁东的父亲王建善(立才),1900年与兄长王纳善(引才)一起,协助王培孙参与南洋中学的创业,并担任校医、兼生物、生理学教师。1917年,王立才东渡日本,卒业于金洋医科专门学校。回国后在西门开设诊所,悬壶行医,博施济众。他精通中西医学、生物学、哲学,推崇达尔文主义,主张以教育与医学改革社会,救治民众。他奔走演讲,不遗余力。民众誉之为医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与社会革命家。他热爱祖国,他痛恨甲午以后中国屡受日本欺辱,愤而将自己的三个儿子的名字“裕大”、“裕坎”、“裕忠”改为“仁东”“平洋”“佑中”,寓意“两人平东洋”“保佑中国”。其爱国热情可见一斑。

1921年,王仁东因成绩优异,由南洋中学的关联学校——西区小学保送至日晖港畔的南洋中学本部读书。据王仁东的回忆,南洋中学给他的第一印象就是有风景优美的校园,“校内有一片校园,虽然不大而未经修治,但花草茂盛,每届春夏,郁郁葱葱,姹紫嫣红,蜂蝶甲虫触处皆是。我们经常观察其生态,并取制为标本”,“这样的环境对于中学生们接触大自然,锻炼身心十分有利”。

南洋中学的教学设施以精良、完备而著称沪上。二十年代初期,学校有教学楼二幢、宿舍三幢。理化教室中设备先进,可供许多学生同时做实验;图书馆中有中文和西文阅览室,学生们可在此阅读,汲取知识的养料。南洋中学图书馆还藏有古籍图书四千多册,其中尤以各种地方志的收藏为特色,闻名遐尔。

王培孙校长很重视聘请有真才实学、富有教育经验的老师来任课,据王仁东所述,在他在南洋中学求学期间先后任课的教师有胡敦复、胡明复、于基泰、李松涛、叶达前、王引才、汤济沧、李传书、王季梅、周钧如、陈仲谊等等,他们有的是留洋博士,有的是著名大学的校长、教授,有的是文坛名宿,还有的是教学经验丰富、驰名海上的中学教师,“他们上课一丝不苟,循循善诱,给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所以王仁东说:“‘名师出高徒’,这一条是南洋中学培养人才取得成绩最基本的经验”。

据当时南洋中学所制订实行的《南洋中学校章及各科教授说明》所规定,当时的南洋中学学生所学的课目有:国文、英文、德文、地理、历史、数学、博物(包括天文、气象、地质学、动植物、生物、生理等)、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等。王仁东在南洋中学时学习非常认真刻苦,所以他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

南洋中学对学生的管理比较宽松,不设“学监”“舍监”,鼓励学生自治、自强。当时的南洋中学学生都是住读,学生在每天学习之余,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王仁东对此还有一段清晰的回忆:

每天清晨和傍晚,同学们或在校门外的龙华路上练长跑,或三二成群,散步到黄浦江边,有时也到附近的龙华镇和‘西炮台’,既放松心身,也增加了对自然、历史、社会方面知识的了解。在课余时间里,学生还组织了各种体育、文艺活动。学校的一片不算太大的运动场上,总是可以看到学生们在进行各种体育活动,有足球、排球、篮球、网球等。在历次江苏省运动会上,南洋中学的选手们还多次夺得过冠军。此外,学生自己组织的各种兴趣社团也很活跃。……”

王仁东是当时学校的体育活动积极分子,现在,学校里还保存了一张1925年时王仁东拿着在南洋中学运动会上获得“个人第一”奖旗拍摄的照片。他当年在南中运动场上的英姿跃然眼前。

南洋中学师生们有着优秀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传统,从建校起,全校师生就积极地参加了上海历史上历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在王仁东来校后的第四年——1925年,因日本资本家枪杀工人顾正红,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在这场运动中,南洋中学的学生们发扬了学校优秀的革命斗争传统,积极地投入运动。他们成立了学生会,参加全市的集会和罢课斗争,组织同学上街示威游行,宣传抵制日货等等,王仁东也积极地投入了这次运动,并担任过上海学联代表和筹款部主任。这些都生动地记载在他的回忆录里:

“……在五卅革命运动中,学校当局对学生不加压制,而且作了一定程度的支持。南洋中学学生参加罢课及宣传罢市等活动十分积极,推派代表参加了上海市学生联合会代表大会,并担任了‘筹款部’等职务。在北伐军尚未到达上海前,宿舍中已是一片‘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歌声。……”

在他弟弟王平洋的回忆中,还披露了五卅期间王仁东不但参加运动,“还不知从哪里弄来《共产主义ABC》等书在认真阅读”,说明了王仁东向往真理,为追求真理而不避艰险的崇高品德。

王仁东在南洋中学读了五年,直至1926年毕业考入交通大学。毕业后的王仁东,作为南洋中学校友会的会员,一直和母校和校友会保持着联系,文革后南洋中学校友会开始恢复活动时,王仁东更是积极地参加了南洋中学校友的联络活动,他为母校提供珍贵的校史资料,还在1982年庆祝建校八十六周年纪念册发表了文章《回忆南洋中学》,在这篇文章结尾处,他说道:“回忆起来,南洋中学是可爱的,南洋中学的人民性很强,是一所符合人民利益的好学校”。表达了他对母校的深厚感情。

全体南洋师生、校友将永远怀念王仁东——这位功绩卓越的科学家、德高望重的老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