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道路宽衢通畅,两侧香樟成荫,松柏参天,花园锦簇,绿草如茵,白鸽飞翔,琉璃竹节花墙,假山叠瀑水池,校园绿化与科技、人文景点融汇成典雅多姿的绿色校园环境。
二、组织措施
1、学校领导重视环境科学教育
校长分管,由教导、政教、总务、团委、学生会、科技总指导、相关学科教师代表组成学校环境科学教育领导小组,根据学校的优势,在研究优化校园教育环境的实施课题基础上,继续推崇以优美的校园绿化融合科技景点,营造学校科技氛围,致力开发新能源开发,绿色生态环保等科技教育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科技知识的求知和探索精神,在学生中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将学校的绿化养护和环保教育列入学期工作计划。
2、学校教学活动注重渗透环境科学教育
各学科组教学活动中重视相关的环保知识传播,其中生物、化学、地理等主渠道学科课堂教学通过 “生物的营养”、“生物与环境”、“硫酸工业及环境保护”、“电解”、“化学能源的充分利用”、“大气污染和防治”、“自然水的污染和治理”、“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环境的保护和自然灾害的防治”等章节和知识教学重点,着意渗透环保科学知识,使学生了解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促成我们生存的环境污染的现状和产生的原因,了解加强环境监测,加强环境管理,重视环境教育,实行预防为主的综合管理办法和措施。教育同学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3、研究性课程中注重绿色环保的拓展
成立了“东方绿舟南洋中学新能源科技考察站”,开设了“新能源”、“校园物质、能源循环转换”研究性课程。
如2002年9月成立了“东方绿舟南洋中学新能源科技考察站”,学生在东方绿舟新能源基地开展了为时三天的考察活动,测不同高度的风向、风速、太阳光照强度、风力、太阳能发电功率,并用于为电脑供电、生活中煮饭烧水等,进行了大量实地考察。考察站活动期间接受了不少学校的参观,受到了市教委领导和东方绿舟领导的好评。
4、以德育为核心,推动学校环保科普活动
政教、团委、学生会、科技组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科普活动。利用校内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认真做好校园公益劳动,分班建立包干责任区,坚持做好周值班制度,整理校园环境,扫除枯枝落叶,清理杂草,人人爱绿护绿,运用升旗仪式、晨会,组织学生自己开展废电池回收、垃圾分类处理,清除“白色污染”,“筑巢引鸟”,“美化校园,从我做起”等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学校与街道环卫所结对,请进来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讲座。学科科技节开展《绿化和环保》专题知识讲座和知识竞赛。如在征求校园科技景点方案中,学校采纳了学生提出从环保的角度应重视雨水利用的方案,建造了浇灌校园绿化的蓄水池,使学生加强社会实践、自我教育、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5、继续加强校园建设,着意将校园绿化、科技、人文景点融合成优美的校园环境,提高层次,形成特色,成为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物质基础。
新世纪初,学校设立和改造了风能电站、厌氧发酵沼气装置等四十余项景点,使科技景点涉及领域拓展到新能源、环保、生物发酵技术等多方面。学校现有地栽花卉树木73个品种系列,使各类乔灌木、地被花卉、草坪、棚架、墙面绿化配伍有序,科学管理,精心养护,达到更好的生态效应,使校园四季有花,终年观绿,苍翠浓郁,绚丽多彩。搞好盆栽花卉的培育,注重品质的提高,“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做到“请师生在校园观赏十大名花”。将校园妆扮成美丽的花园,树花交映,和谐恬静,融汇科技景点,优势互补,景色宜人,产生环境育人的多面效应。
三、近年来开展的发展“新能源”特色活动
近年来学校继续将节能环保的理念渗透到科技教育中去,坚持开展新能源的科技特色,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单位开展多项措施,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1、开拓与企业、社区合作,促进学校科技教育
用好社会资源,丰富科技教育内容,学校与上海风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由风光公司制造、设计、施工的风光互补的独立发电系统,由1.2千瓦的两台风力发电机和4千瓦的太阳能发电组件所组成的“南洋中学风光能源太阳能屋顶装置”。通过这个实验平台,提供给南洋学生一个了解未来可再生新能源的科普试验基地,为学生亲身体验到新能源,提供了很好的条件。高二年级正在准备结合物理教学,在基础型课程中开展“风光太阳能”的研究性学习。教育与科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校企科普长期合作新的里程碑。
由徐汇区斜土街道办事处和南洋中学共同建设的青少年科技主题俱乐部在2006年度举行了多次活动,也参加了多项新能源比赛。如2006年4月,在上海科技馆(球体展区)举行的“夏普杯”上海市青少年“新能源应用”动手做系列大赛,李哲伦、彭海杰、秦超等同学获太阳能吊车模型起重、新能源创意模型、获风能发电机模型制作等比赛中都获一等奖。2006年12月,俱乐部学生热情参与了学校开展的以新能源为主题的校科技节。
2、特色创新,建绿色环保校园
学校将节能环保的理念渗透到科技教育中去,坚持开展新能源的科技特色,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单位开展多项措施。如学校四十多个科技景点中太阳能石英钟、风力发电机等已成为学校的标志性科技景点。学校建成5.2kw风光互补独立发电系统,太阳能和风能等新型清洁能源投入实际应用,降低电耗,节约电能,减少污染,为缓解电力供应作出积极贡献。学校食堂使用交大新型研究成果,使用无极灯采光和空气热泵提供热水,无极等具有节约电能使用寿命长的特点,空气热泵利用空气中的热量,只用一度电就可以发出三度电所发出的热量。学校采用蓄水池绿化浇水,使水资源得到了充分再利用。学校还利用沼气发电装置、利用鸽粪等废弃物用于学生的实验研究,极大限度的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加强环保,为学校节约了大量电能和水资源。
3、学校鼓励师生开展“新能源”特色活动
南洋中学为教师科技创新搭建舞台,营造氛围,鼓励教师参与科技创新。
2006年7月在贵阳举办的第六届全国科技教育创新作品展评会中,奚天敬和陆赵华老师合作创作的新能源作品“中学微机智能风力实验研究平台”获全国一等奖和“园丁奖”,同时于
2006年12月,学校开展了以绿色新能源为主题的校科技节,主要开展的活动有:“南洋杯”自制风叶风力发电竞赛、节能与环保金点子创意设计比赛、世博未来建筑创意设计比赛等活动,同学们热情参与,充分体现了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体现了“科教兴国”这一基本国策。周旻翔、郁祺利同学获“科学,让生活更美好——2006上海市大中学生科普征文”一等奖;任一、梁越等学生获得世博未来住宅创意设计比赛一等奖;另外由奚天敬老师指导的严韬同学的作品《太阳能热水瓶》进入了全国比赛,获第五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银奖。
4、学校开展有影响的活动,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学校老师热心宣传科技可持续发展教育,如2006年11月
学校的新能源作品在第15届国际光伏科学与工程大会暨太阳能展览会上获得太阳能作品发明创新奖。在高二年级学生中开展“太阳能”项目研究,并参加了上海市“夏普杯”太阳能竞赛和上海市十五届太阳能展览会,获得好评,上海教育电视台专程到学校采访并播放了新闻短片;2007年10月学校承办了上海市青少年“新能源应用”动手做大赛。学校还应邀参加名家科普讲坛和“2007法拉第大型科普讲座”等。
大量的新闻报道扩大了学校在各个方面的社会影响,也使得社会能广泛了解和认识了南洋中学,提升了学校的品位和层次。为此很多学校慕名而来,如2006年11月,外区教育局领导以及部分学校校长对南洋中学科技教育参观考察。类似的还有重庆三峡学院2006年校长培训班学员、苏州市第十中学理科教师代表团、香港保良局姚连生中学师生代表团等。不仅是国内的,国外代表团也有很多,仅美国代表团就有加州、密西根州等四个州的中学教师组成的教育代表团、美国人民对人民交流协会、美国PDK教育代表团等,美国seed科学杂志还专门介绍南洋中学科技教育。
总之,近年来,南洋中学发展“新能源”特色,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又有了新的发展。
上海市南洋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