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党务公开 >>学习资料
做一滴勇立潮头的水---记上海市南洋中学家珍德育工作室主持人刘家珍
发布时间:2013-11-11 00:00:00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450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了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

南洋中学,始建于1896年,中国人自主创办第一所民办中学,跨越三个世纪,从科教救国到科教兴国,爱国荣校、育才无数、薪火相传。

刘家珍老师,南洋中学德育高级教师,家珍年级组长工作室主持人,19766月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就一直没有离开过教育教学第一线的讲台。老师是一滴水,一滴以南洋中学为家,不断丰富自己不断滋润别人的水;一滴勇立潮头,不断奋进的水。

老师从教的36年里,担任班主任24年,年级组长12年,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南洋中学度过的。老师引以为豪的不是自己曾被评为上海市园丁、市金爱心教师,而是自己任教的班级,任职年级连续10年获评区教育系统文明组室直至到上海市巾帼文明岗;是带动身边的年轻教师,获评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上海市金爱心奖、上海市“德育之星”、徐汇区“育人奖”;进而引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传承、建树“自主、求实、俭朴、好学”价值取向,从而伴随他们一起幸福成长、成才。

以南洋中学为“家”,以南洋中学优良传统为“珍”,以南洋中学优秀教师为“珍”,“南洋家珍德育项目成为2010年上海市普教系统中师德师风建设优秀项目二个获奖项目中一个,并积极地向长三角地区并进而向海南五指山市、黑龙江佳木斯市等地区辐射,取得良好的反响和示范效应。

 

一、教育工作是爱心事业、文化事业

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对学生要满腔热情满腔爱,才能心心相印、才能传承文化,授道解惑。

1、建立“敬业、专业、乐业”的工作标杆

老师处处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把自己看作班级、年级集体中的一员,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她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去做,力求成为学生的楷模。

政治课在很多人眼里是枯燥乏味的。老师长期来一直钻研教材,追求更新教育思想和方法,善于总结和深化,不断探索研究,坚定科研促教学的信念。始终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深入教研组研究教学工作,精心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批好每一本作业。老师的课上,生动的事例常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深受学生欢迎。2012年正值纪念学习雷锋50周年,老师在课堂里要求每位同学收集雷锋小故事,然后结合当今社会热议的时事,展开“雷锋,您离我们远去了吗?”的讨论。学生通过自己的摸索讨论,树立了学习榜样、热心公益的价值取向。316,全体高二学生在绍兴鲁迅广场举行了庄严的学习雷锋、义务志愿的宣誓仪式,公益成为了当代学生的新一类时尚。

老师每天总是早早来到学校,到各教室里去了解班级的情况,或找个别同学谈谈心,或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一些问题。东方绿舟军训的时候,老师对于所有宿舍都提出了“地面上不允许有颗粒”的“严酷”要求,因为在她看来扫去颗粒的过程就是让学生体验攻坚克难的过程,只有耐着性子,慢慢磨,才能磨出最后的精品。在检查宿舍的过程中,老师坚持亲自趴在地上检查。当有老师劝她不要那么较真的时候,她回应道“学生能够爬下来吸灰尘,我们难道不能爬下来检查吗?”就是因为这种严于律己,老师所带领的年级组充满着正气、朝气和灵气。201112月,老师带领南洋中学2013届高二学生前往奉贤五四农场开展为期六天的学农活动。由于那里教师房有限,老师主动提出和学生一起住学生宿舍。比起教师房舒适的环境,老师毅然选择睡硬板床,因为她说,班主任比她更辛苦,更需要休息好。老师这一举动不仅感动了所有的班主任,更是感化了学生。

2、建立“真心、诚心、爱心”的情感桥梁

老师始终以学生为重,她嘴里讲的,心里想的全是学生,学生就是她的一切。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与学生平等相待,以诚相见,建立和培养互相间真挚、热忱、尊重、谅解和体贴的友好关系。对学生做到真心、诚心、爱心,做到“心里有事想、手中有事做、嘴上有事讲”。正如此,师生间搭起了感情的桥梁,使学生乐意接近她,乐意接受她的教育。

1999年,老师由学校安排去一所初中支教,当她完满地完成支教的任务,要回到南洋中学时,班里的四十名学生与老师难分难舍,在学生干部的带领下,来到了南洋中学的校长室,他们恳求学校领导,“让老师留下吧,我们舍不得老师,不要让老师离开我们”,单纯朴实的学生们齐刷刷地跪倒在校园中,以一种催人泪下的方式,深情地呼唤、挽留她们的“好妈妈”。

老师对于集体中的特殊学生更是关怀备至,不离不弃。曾有一位失去母爱的女孩在寄给老师的贺卡中深情地写到:“老师,您就像我的妈妈。您的爱让我有了欢乐,成为生活的强者。真诚地感谢您,默默地为您祈祷!老师——妈妈!”数年前,在老师新接的班级中有一个学生“声名远扬”小张,行为习惯自由散漫,对学习丝毫没有兴趣。老师像以往一样先进行家访,在离小张家不远的路口她突然看到了小张。小张怯生生地讲道:“老师,您能不能不要向我爸爸告状?”说着卷起衣袖,现出伤痕累累的手臂。老师马上俯下身子,轻抚小张,“这些伤哪来的?”“我爸爸打的,老师,我求求你,千万不能在我爸爸面前骂我,我保证一定改正,我保证!”老师摸着小张的头,轻声说道:“你放心,老师是来帮助你的,不是来告状的!”老师牵着小张的手,走进了他的家门。这个家庭非常特殊,母亲在小张不谙世事时就离开了家庭,父亲在挖沙船上打零工,经常不回家,小张还有个小妹妹,两个孩子和身体不便的奶奶相依为命,家徒四壁,经济拮据,父亲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在学校里处处讨人嫌的小张,在奶奶口里却是一个懂事的小大人,照顾奶奶和妹妹,安排平时的日常起居,小张做得得心应手。老师在小张家里整整坐了三个小时,她深刻的感受到生活安全感和家庭温暖的缺失,造成了小张的特殊情况,对于小张,老师更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在这次家访之后,老师把小张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在生活上关心他,在学习上帮助他,还让他担任了班级的劳动委员,创设各种机会让小张融入集体,在老师的温情和关注之下,小张坚硬的心门慢慢打开了,他不再孤僻、冷酷、麻木,学会了关心他人,关心集体,更学会了为自己负责。

 

二、教育工作是专业事业、艺术事业

老师认为,教育工作要求对待每一项工作都要精心,对待每一个环节都要细致,对待每一个班级乃至年级组织运作要精准,要把每一件琐事做成“艺术品”。要求、引导、扶植学生学会精致、享受精致,让他们在从细致到精细再到精致的过程中体验成功、追求卓越。近年来,老师多次参与市级课题科研、区本教材编写,《整合学校资源开展高中年级组管理》、《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和科学性的统一》等10余篇优秀论文先后在市、区级刊物上发表。多次被师训部聘请做全区新班主任培训及片区各校中层干部培训。

1、形成“学生为本”的工作规范

根据政治学科的特点,老师逐步形成出一种以过程教学为重心,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向交流、共同参与的新型教学模式。总结出“情景教学”的三原则:第一是情景的设置原则,即情景的设置要有针对性、可能性和有效性;第二是情景控制原则,即情景要能诱发学生联想,把握住学生最佳观察和思维状态;第三是为情景探究原则,即要让学生“以物识理”,广角度、多层次向纵深方向探究,教师把握“基本”和“核心”内容。实现“三个转变”:变单纯传授知识为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变以教师为中心为把学生作为主体;变重教法轻学法为教法学法同步改革。给学生留“三个空间”:课堂提问时留给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直接参与的空间;课堂中留给学生发展个性的空间。

老师形成了“严而有爱、严而有导、严而有序、严而有格、严而有样”的教育风格。严字当头,但老师做到严而不凶、爱而不纵,决不是教师一副铁面孔,而是坚决不降低教育要求,在达到教育预定要求的时候,对学生加倍关心爱护,对其生活上的关心能变为感化的力量。比如,在班干部的培养上,摒弃那种只从表格中挑选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做干部的做法,在制度设置上侧重于能力品质,选择那种热心公益,富有个性和感召力的人选;一旦选拔好班干部,就大胆压担子、放手使用,不做领导指挥,做后盾、顾问甚至导演,调动他们发挥创造力的主动性。每周定时召开年级“班干部会议”,反馈、讨论、研究年级、班级问题,并做好点评工作,在分析问题中培养班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在实践中涌现出了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成为班级乃至学校的学生干部骨干。

2、形成“追求卓越”的工作理念

老师认为,要做到追求卓越,首先是对待每一项工作都要精心。精心,首先以学识来引领。教好书是育好人的前提。知识丰富、上课能广征博引的老师必定是更受学生欢迎的。在育人的过程中,我们同样需要扎实的理论来支撑自己的工作。其次是对待每一个细节都要专业。班主任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用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去开展工作才能做到精细,才能为人师范。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长处和闪光点,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项,抓住每一个教育良机,适时表扬、鼓励。用一个鼓励的微笑,一记肩背上善意的轻拍,一次心与心的谈话,去拨动学生内心深处的琴弦。例如,2010届的D同学原本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个纪律散漫、“喜好”与老师作对的问题学生,在班主任、任课老师的抱怨下,老师决定她来“搞定”这个学生,为他专门建立一个个人成长档案,随时记录其的成长脚步,适时开展心理辅导帮他进行“技术”分析,定期与家长合作沟通,开展集体同化“攻略”,鼓励其的个性张扬……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D同学进步明显,直至通过同济大学自主招生,考入理想的专业,奇迹被大家一起见证。再次是让每一个学生做到精致,在精致的实施中追求卓越。要重视学生细节素养的培养,要在细节上去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在细节上去提高文明素养,知行合一。比如,年级把养成良好习惯作为培养学生学军学农社会实践活动细节素养的突破口。老师带领着班主任老师到每一个寝室手把手进行内务培训,内务评比得分榜上的分数显示出各寝室每天的进步,同学以此互相竞争,互相激励,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更有不少先进寝室在整理好自己内务的同时,亮出自我的风采。仅仅是窗帘的整理,就有学生想到用彩色的垃圾袋将之束起,还打出了漂亮的蝴蝶结,不仅美观大方,材料还是低碳环保,整洁、明亮、温馨的气息一点都不少。学生从注重打理寝室的细节扩展到学生校园生活细节,扩展到学生的文明礼仪的方方面面,引导学生不靠头饰、服饰的怪异来张扬个性,让他们到球场、舞台上去张扬健康的个性。学生尝到了注重细节的甜头,就自然会坚持,也就能明白细节在人生成长中的重要性,时间长了,就会有良性循环的效果。在江秋基地,教官会说在我教过的学生兵中,你们是最棒的;在南京德育基地,经理会讲:我们接待过上海许多学校的学生,南洋中学的学生表现得最出色;在东方绿舟基地,所有学生宿舍在都被评为优秀宿舍,由于优异表现,学校被指定接受市委书记俞正声等市领导的接见……

 

三、教育工作要勇于担当、敢于示范

1学校的需要就是自己努力的方向

扎根南洋二十余年,老师始终认为,学校培养了自己,学校的需要、学生的需求就是自己努力的方向。1998年区内最薄弱的学校之一的茶陵中学更名为南洋初级中学,接受南洋中学的示范带动。老师是最早一批支教的教师,承担中考政治学科的教学任务之外还要担任初二年级一个后进班级的班主任。面对教育教学的双重压力,挑战是巨大的。一年以后,后进班级被评上了模范集体,中考政治学科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老师重视教育教学后备力量的培养,近十年一直带教师青年教师,悉心指导他们的教育和教学工作,真心传授自己的经验,她的年级也成为了年轻教师的“孵化基地”和“成长基地”。老师把这批新老师既当做是自己的学生,更是自己的战友。在工作上,她无私地把自己做班主任所有资料和方法都教给新班主任。工作中,她无微不至地关心她的老师们。正因为老师这种严格和关爱温馨的交织,她带领的班主任们成长得非常快,很多如今都已经是学校优秀的班主任,成为学校的德育骨干。

20106月,在徐汇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南洋中学成立了“刘家珍工作室”。工作室将班主任和年级组长的培养工作推入了一个更高的平台,成为学校德育工作双核推动的一个核心。

2社会的需要就是我们担当的方向

无论在课堂里,还是在办公室里;不管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老师始终强调一点:一个不知道担当、不懂得感恩,不会回报社会的人不会有大作为的!深深的爱国情、浓浓的南洋缘激发老师自己、她身边的人和她的学生们默默地做出自己的奉献。

2010年正值上海世博会如火如荼地召开之际,各条战线都招募志愿者。招募期间,刘老师配合年级支部开了年级层面动员“小灶”,号召大家响应号召克服困难,为世博做事实。年级组中金卫和、瞿波老师毅然披上“红马甲”,在地铁站站岗服务,深夜捡到婴儿及时处置,避免了不幸发生;陆栋梁老师经过层层筛选,如愿穿上“白菜服”,在世博园区内为中外来宾直接服务;更多的教师成为了岗位立功竞赛服务的参与者,而老师本人则自然成为了志愿者后面的志愿者。老师开玩笑地说道“只有后勤保障好了,前线才能英勇作战!”因为大家的共同努力,刘老师所带领的年级组在世博期间被评为“上海市巾帼文明岗”。

20117月的一天,刘老师突然接到学校领导的电话,被告之带教徒弟丁磊老师要作为志愿者要去云南香格里拉支教半年。而丁老师是3班的班主任兼两个班级的英语教学任务,突然换将——如何处理?但在电话中刘老师毫不犹豫地表示:“我代表年级组全力支持小丁支教!”支教海拔三四千米的雪域高原,困难和挑战是显而易见的。在刘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丁老师出色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做了不少有利于当地学生的实事好事,体现南洋人勇于担当的责任,被评为云南省优秀志愿者。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老师的精心带教下,徒弟们收获多多:市五四青年奖章、市金爱心奖、市“德育之星”、区“育人奖”……而老师所带的年级积极进取,团结向上,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被评为上海市教育系统文明班组,荣获上海市巾帼文明奖,连续十年被评为徐汇区教育系统文明组室……

刘家珍老师的成功经验吸引了各方面的关注,纷纷邀请老师前往讲座。近十年来,老师讲座的足迹从徐汇到金山,从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到招收外来务工子女生源为主的小学;从新班主任培训到学校中层干部培训。除了上海,绍兴高级中学等长三角地区的知名学校也纷纷前来预约,北到黑龙江佳木斯市、南到海南五指山市的校长、教师也纷纷前来学习,发挥了极好辐射、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