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夏初,为进一步落实“以评促教,学思辨行”的教学主题,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南洋中学2023学年第二学期青年教师公开教学展示有条不紊地开展。
诸老师的公开课从单元的视角思考了化学反应限度在必修与选必阶段的教学方式。充分考虑必修和选必阶段面向学生群体不同,认知水平不同,运用丰富的实验素材(传统实验、数字化实验、学生实验、教师实验)完成基于实验现象驱动学生认识温度、压强、浓度等因素对反应限度的影响;有效重组了必修和选必的内容,例如将压强因素、吸光度实验以及勒夏特列原理等内容组合进必修阶段进行统一的设计与处理。清晰定位了必修阶段的教学任务:采取由宏观实验现象的变化来引导学生定性认识化学平衡状态及其移动,进而形成经验性规律——勒夏特列原理。
朱老师的教学设计围绕“‘新规’贯彻,法治社会何以循规?”子议题展开教学。通过深入剖析“新规”在贯彻的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明确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巧设“两难”情境,运用角色扮演教学法,引导学生在不同主体的矛盾冲突中,提高辩证思维能力,理解法律的权威源自于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法治是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统一。
张宏艺老师执教的高三语文冲刺阶段复习课,聚焦论述类文本中的综合探究题。利用2022秋考语文科目试卷以来的五套真题,采取略讲与精析的策略,架设考场全真模拟的情境,从读文到审题、答题、拿分四个环节,交流明确学生对此类题型的难点。由学生汇报自主梳理该题型的所得。教师板书基本题型及答题方略。并联系2021秋季高考《合作之谜》选文,综合《乡土中国》各章节,学生通过把握论述类文本的论证特点,尝试命题及拟定答案示例、评分要点、评分细则,以实现触类旁通和突破进阶。
吴雨佳老师针对学生在写作当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学评一体化的方式,引导学生识别习作中开头、主体、和结尾段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修改和完善方法,重点关注主体段中主题句的精确书写,以及主题句后展开详细阐述的三大方式,构建观点论证类写作的一般范式,并通过当堂习作修改和同伴评价进一步检验学习成果,改善不足之处。
曹老师的高中英语翻译课以实战为导向,精选四组典型翻译案例,深入剖析直译、意译等翻译技巧,并结合高频词的词性和搭配变化,使学生深刻理解翻译的实际应用。课程强调文化差异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运用意译方法分析原文,打破词对词翻译的局限,培养灵活翻译思维。练习环节选用高考二模卷翻译题,让学生即时运用所学技巧,通过同伴互评,发现不足并提升翻译能力。整堂课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旨在提升学生的翻译技巧、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英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杨老师的试卷讲评课上,不仅帮助学生寻找错因,对知识和方法进一步归纳。其次,还通过借题发挥,借机对试题进行归纳、整理、补充和拓展,延伸学生的知识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试卷讲评的功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教学效率。
教学不存在完美的完成时态,而是不断学习、不断思考的进行时,需要持续求索、久久为功。此次开展公开教学的青年教师,都在高三年级执教,在紧张而有序的高考冲刺中,他们带着热情积极探索教学实践,落实以评促教,坚持学思辨行,谱写生生不息的初夏教学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