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学生频道
植善南洋 | 探索多元一体,开拓社会科学思维
发布时间:2024-12-13 16:04:40   发布人:学校发展中心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119

近日,由上海市社联主办的东方讲坛·思想点亮未来系列讲座,在南洋中学顺利开展。高中时期,是青少年确立理想、奠定人生基础的关键阶段,此次讲座旨在引领南洋学子深入探索社会科学的奥秘,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深可测”的社会科学世界

来自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于凯教授,以“汇聚、交融与化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生成”为主题开展讲座,分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背景与缘由。通过于教授的讲解与引导,同学们总结出了中国“广土众民”的特征,剖析了人群交流、经济交往、文化交融对民族格局的作用,结合本土与世界文化的交流进程,从中国古代文化溯源,全面而系统地认识了“多元一体”的格局之宏伟。

图3.jpg

学生感想

徐嘉艺

社会学家费孝通曾说:“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护着的社会共同经验。”通过于教授对中国文化发展过程的讲解,我了解到,中国的文明历经多个周期,不断丰富与发展,多元汇聚,从而形成了共同文化。此次讲座使我进一步坚定了文化自信,增强了对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潘  乐

环境多元,生态多样,生计互补,文化交融。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格局,反映了我国作为广土众民的大地域、多民族国家,在治理策略方面的无限智慧。聆听本次社会科学讲座,使我受益匪浅。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和包容性,真正理解了“和合共生”的理念。

吕梦溪

于凯教授从历史纲要引入,综合课内所学与课外拓展知识,细致地讲述了中华民族如何发挥突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将众多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使国家各民族内聚、凝聚、稳定。本次讲座使我清晰地认识到,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

马婧仪

古往今来,中华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不同文明在和平相处、和合共生的过程中,会焕发出新的光彩。中国史,是由各民族交汇而成的历史,是国家和民族的共同记忆。对此,我深受触动,决心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深厚而丰富的中华文明,满载智慧,独具魅力。南洋学子遨游于社会科学知识的海洋,拓宽视野,感受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体悟了“开放包容、共同发展”的广阔胸怀与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