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校友频道 >>校友风采
羽毛球情结
发布时间:2008-03-14 00:00:00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130

70年代初期,学校提出复课闹革命,所谓复课,其实只能是把学生圈在教室,欲求安定。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学工学农学军,至于课堂教学,还不能真正进入角色。只要能走进教室,摆平纪律,撑下四十五分钟,就算完成任务。

由于教职工在校时间很长,主要是参加政治学习活动,忙忙碌碌一整天,但内心还是比较松驰的,远不如当今的教师要蒙受来自各方诸多的压力。时间长了,我们一批中青年教师不甘寂寞,动了开展打羽毛球的念头。这要归功于南洋中学1929年建造的科学馆里,有一个长宽约150,高7m的阶梯教室改成的体操房,室内器械已毁坏殆尽,空荡荡只剩下墙边一排肋木。大家动手划出羽毛球场地,用半截跳高架支起了球网,靠几副粗笨木杆球拍,开始了午间的羽毛球活动,很快就形成了气候,引出各路高手:语文组何泽昌老师,原是东南亚归桥,毕业后留校任教师,有相当好的羽毛球运动基础和天赋,身材很像羽坛名将侯加昌,因姓名读音相近,大家戏称他“国家队”。他与同寝室教物理的湖南籍陶老师配成双打,则是南洋无敌手了。体育组的老戴,体操本科,身材矫小步法灵活臂力极强,善长高远底线球,一般对手回击后十有八九正中他的下怀。而进入三结合班子的老师是球场上干部的教师,击拍球有一个预摆的习惯,形似拍苍蝇,打中场短平球常常得分,不能轻看。每次活动为满足大家参与,采用种子选手搭配双打六只球淘汰法,输了来循环攻大王下台。场上打擂的,场边呐喊助威的,精采纷呈引来众多师生,连工宣队葛师傅,军宣队周教导也双人组合常来客串。随着活动的开展,也吸引了女教师参加,数学组青年教师小赵子是其中骄骄者,有女士捷足先登,男教工则成了啦啦队,组织男女混合双打场景更为热闹,喝采声时时响彻体操房。

教师自发的羽毛球活动得到工会支助后,新置了金属杆球拍,每天能保证一只新球,还组织与化工机械厂,上海师院大学生,静安区一中学教工的比赛交流,组织到黄浦区少体校观摩训练,还进行了教学比赛,虽被学生们打得一败涂地,大家口服心服长了见识。

羽毛球活动一度成了南洋教工热门的活动项目,强健了体质,增添了和谐欢欣的氛围,前后持续了近10年。80年代后由于教改深入,教师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再加上人员的变动,羽毛球活动也渐渐的冷落了。

1996年百年校庆,新建体育馆竣工,今非昔比,内有篮球房体操房,一排落开能辟出很多羽毛球场地。工会每年组织教工冬锻活动,羽毛球又成了大家喜欢的项目,还设立了比赛优胜者奖励。每次看到热闹的运动的场面,总使我回忆起当年校体操房的场景,30多年前的校园生活犹在眼前,当时生龙活虎的中青年教师都已退休离校,留下的则是深切的南洋情怀。

(作者为62届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