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采访任务能顺利展开,多亏了严隽昆老师的大力支持。她一听说我们要采访老校友,就爽快地答应了下来,还热情地帮我们联系到了范老先生。
当我们坐在教室里等待的时候,想到这天下雨路滑,细心的班长本想到
8点40分,范老先生出现在了办公室门口,简单地进行了欢迎和介绍后,我们都入了座。看得出,范老先生很健谈,与我们想象中的伟岸身材,严肃的形象大相径庭,是一位随意和蔼慈祥的长者。那天我们聊了很多很久,真如班长所言,“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关于南洋
既然是恭敬老校友,我们的切入点自然是范老在南洋的学习生活。
时隔几十年,抚摸着他特地带来的厚厚的几本南洋校史纪念册,范老的眼里闪烁着兴奋。他神采飞扬地给我们讲述那时的校舍、
他说,那时的南洋校舍是很漂亮的,尽管和现在不好比了,在那时已算是很好了。喏,就是这个池塘边,我当时和我十岁的妹妹一起拍照留念……
他说,就是这个实验室,我们大家在里面做化学实验,盯着那个显微镜观察……
他说,那时我们的校长还是
其实在整个环节中,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范老对母校的深情怀念。半个世纪的跨越,范老依然能清楚地记得他曾经住过的那间宿舍的窗户,依然能毫不犹豫地说出
连他也笑着承认:经常会回忆那时的学习生活,很亲切、很怀念。
关于工作
采访前我们就在网上查了范老的简介,知道了他从事抗生素产生菌的发酵研究。先后对抗细菌、抗真菌、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抗生素产生菌进行生理代谢与发酵方面的研究。是发酵工程计划处副处长,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直属机关青年积极分子(获奖册,由李德全部长等接见并合影留念)、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医药卫生、技术革命先锋(获奖状及奖章,得到周恩来总理等接见并合影留念)。所以大家心中抱着很大的敬意与钦佩之情。
而范老的谦逊之情也出乎了我们的意料。在我们的再三请求下,范老才对我们谈了他在从事研究工作中的一些小故事,却只字不谈他的成就。
他说,研究科学和读书一样,要带着不功利的心态去做,才能做好;要严谨地去对待,才能干好……
他说,我做事,就是本着“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的心态。当时研究PH试纸,就是心里有一股气:不让你们外国人卡住我们的“脖子”,你们能干的,中国人也能干!
他说,你们读书也一样,心态要好,不要总想着苦,否则就会觉得真得很苦,干不好……
任何成功都不是随随便便得来,从范老身上更能体现这一点。范老当年在卫生部从事抗生素研究时,为了观察细菌变化,时常晚上睡在实验室的显微镜旁,每隔两小时就拍照研究,经常是不能睡好觉的。可当他向我们提起这一往事时,脸上却挂着不好意思的笑容。他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人若要有所成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必须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这一点,不论是身处哪个年代,工作于哪个领域,都是不可或缺。
整个环节中,从范老口述的一个个小故事小插曲中,我们被他的人格魅力与不服输不服老的精神气儿所深深折服。平易近人的态度,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这位看似平凡的老人内在的一种品质。
关于人生态度
范老很低调也很谦逊,谈话过程中他再三强调,我们都是同学,所以不要把他看作多么高大。
他说,今天我来,很高兴,你们不要想着下雨天啊,就麻烦我了。来的路上,我想了八个字,是送给你们的:雨露滋润,茁长成长;我还想了八个字,是给我自己的:创造机遇,重返母校。
他说,人活着,要不停地吸收一些新的思想。我前两天就积累了一条温家宝总理提出的非常好的一句话:精益求精,事不避难,勇于担当!……
他说,你们不要把自己说成是“很浮躁的一代”,我就没有觉得,就算是有这种现象,但是大多数青年年都是非常好的,你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看待社会就像对待国家一样,现在我们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很多困难,但我们要对它有信心!
在采访就要接近尾声的时候,范老突然从口袋里摸出一张纸来,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字,他仔细看了看,不好意思地对我们说,我是想看看有没有什么漏说的,谈话么也要做点前期准备工作的……除了感动,我们无言去面对这样一位老人。
出了校门,范老不允许我们再送下去,临走前,他再次仔细背了一下我们的名字,说是因为彼此已结识,都是同学了。
春寒料峭,湿漉漉的天气中,我们目送他的背影离去,许久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