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校友频道 >>校友风采
辛亥革命前的“新”教师蔡元培、王培孙
发布时间:2018-12-27 12:42:28   发布人:汪兴源   信息来源:陈宏观    点击次数:632

辛亥革命前的“新”教师蔡元培、王培孙

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新的时代开启,需要一些弄潮儿来推动,蔡元培、王培孙就是辛亥革命前期实施教育救国的杰出代表。

蔡元培王培孙.jpg

1898年,维新变法失败。同情维新变法的蔡元培弃官从教,回到家乡绍兴。同年,支持维新变法的王培孙因为学潮不再就读南洋公学师范班,也不再担任下院教习。1027日,蔡元培日记书徐丈函示《上海王氏育才(材)书塾章程》,说明他在这之前已经知道南洋中学(时称上海王氏育材书塾)、并认真阅读过此章程。《上海王氏育材书塾章程》是目前发现最早的中国人办新式学校的章程,当时为浙江官府刊印推广,《新知报》全文刊载。而当时蔡元培在绍兴任中西学堂监督,服务于新式学校的开始,正需要一些借鉴,此章程不可不读。 

1900年,王培孙正式掌管南洋中学(时称育材书塾)校务。并与依然在南洋公学下院任代理学长(代校长)的师范班同学吴稚晖以及南洋公学师范生钮永建继续来往、交流教育心得。是年,曾经在南洋公学下院就读过的范源濂(著名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首任校长)和蔡锷(杰出军事家)参加自立军起义失败,逃到上海,王培孙提供盘缠,掩护其出境日本。同年,蔡元培因支持绍兴中西学堂新派,遭到堂董(学校的出资人)的干涉,愤而辞职。后经多方调解、堂董极力挽留而勉强留任。是年,其发妻病逝,蔡元培在征婚启事中提出:第一,对方不缠足;第二,对方应识字读书、通文墨;第三,一夫一妻,自己不娶妾;第四,丈夫先死,妻子可以改嫁;第五,夫妻意见不合可以离婚。这种新式做派在当时引起极大轰动。

1901年,按盛宣怀之意,南洋公学开办特班,学生所取必须品学合格,为将来造就桢干大才之用但望学成之后,能如曾、李二星。至于教师的挑选也更为严格。9月,34岁翰林出身蔡元培被聘为南洋公学经济特科班(特班)总教习。同年,王培孙改校名为育材学堂,引进王引才、夏颂来、陈景韩等名师任教,开始自编教材授课。

1902年,南洋公学发生墨水瓶事件。蔡元培坚定地站在了学生们的一边,与吴稚晖等人一起创办了爱国学社。蔡元培为学校总理,吴稚晖为学监,黄炎培(特班学生)、蒋智由、蒋维乔等为义务教员。学社以灌输民主主义思想为自己的任务,重精神教育。此前自立军起义领导人唐才常牺牲后,其老父携幼孙走访学社,当时多数学员仅表示同情;至于孙中山之名更是鲜有耳闻。但在蔡元培等人的指引下,大家开始关注政治,逐渐倡言革命已胜于求学。特班的不少同学跟随蔡元培来到爱国学社,中院的一些学生如任连成则去了南洋中学。特班学生、爱国学社成员的邵力子在后来的日子还做过南洋中学的教师,则是后话。

1903年,南洋中学和爱国学社时有互动,在泥城桥畔曾举行联合运动会。爱国学社还多次召集各界爱国人士在张园集会,反对沙俄侵占东北,蔡元培、吴稚晖与时任南洋中学教师的马君武等人都是其中最受欢迎的演讲者。此时张继、邹容从日本回到上海,参加爱国学社。不久,钮永建以日本留学生组织的义勇军特派员的身份和汤尔和一起回国,住在南洋中学,多次参加张园集会。集会中,邹容、钮永建都产生了把全中国爱国学生联合起来的冲动,不约而同地在张园集会上提出建立学生同盟会的主张,在这一点上王培孙是积极支持的。不久,王培孙陪同钮永建、汤尔和前往天津北洋大营求见袁世凯,请袁世凯出兵拒俄,被拒绝。王培孙回上海,与人说袁世凯是革命党人一劲敌也。同年,苏报案发,爱国学社亦受到牵连,被迫解散。其中叶楚伧(南社诗人、政治活动家)等进入南洋中学就读。他曾回忆道:逊清之季,海内有志青年,无不知有爱国学社。与之伯仲海上名实并茂者,厥为吾母校南洋中学。而风纪之严肃,学科之修整,则爱国学社有所不及焉。

1904年,蔡元培在上海组织建立了光复会。同年,王培孙因出自南洋公学师范班,君子不忘本,将育材学堂定名为南洋中学。隔年,同盟会成立,光复会并入,孙中山委任蔡元培为同盟会上海分会负责人。不久后,王培孙赴日本考察,加入同盟会。归来后,又参考上海各教会学校,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学制。

再以后的日子,蔡元培、王培孙开始专心走教育救国的路子。一位留学德国,专心学问,编著了《中国伦理学史》等一批学术书籍。一位专心学务,在日晖港畔建设完成充满西式风格基地宏敞,建筑合法的南洋中学新校舍,讲堂、宿舍、运动场等支配适当。成果斐然,以考取第二期庚款留美生(1910年)为例,曾经在南洋中学就读过的高达11人,占全部70人中的16%之多。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曾经在爱国学社就读的学生多成革命战士。百余名南洋中学学生也在归国的钮永建和教师王引才带领下参加革命行动。一个崭新的时代诞生了。

其后的蔡元培、王培孙都依然不忘初心,坚持理想。但两人方式不同,一位是不断地辞职,在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无法调和时,辞职成了他的利器。翻看蔡元培日记与年谱,19281929那几年,蔡元培几乎月月在写辞职信:请辞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请辞代理司法部长,坚辞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坚辞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坚辞国民政府委员……一位是坚守南洋中学,钮永建相邀苏州首任县长不去,袁观澜相邀教育部次长不去……培孙先生一生只办好一所学校,任职校长长达52年。

惺惺相惜。后来,蔡元培为南洋中学提过两幅字。一为1931年的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再为8年之后的好学力行

蔡元培题字两幅.jpg

 

2014年,位于徐汇滨江的南洋中学整体改扩建完成,新校园图标采用蔡元培的手迹,一草一木都有故事,一砖一瓦皆是文章,一派欣欣向荣之象。20166月,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郝平(现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参观学校后说:今天不虚此行,南洋中学确实历史文化深厚。我曾经工作过的北大也是文化底蕴深厚,1898年建校,南洋中学比她还早了两年,1896年就建校了。当时正好是戊戌变法的前期,准备推动变革,南洋中学就是这一时期的国人自主图强的产物。今天,看了南洋中学的校园,有一种耳目一新、非常亲切的感觉。校园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现代教育史的一个写照、一个缩影。看了学校校史墙、校训,我本人也很受鼓舞、感染和教育,我为南洋这个学校感到自豪和骄傲,同学们在这里读书一定也感到很自豪、很骄傲。在此,代表教育部向南洋中学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们表示致敬和感谢;同时也希望学校能够把中国的高中教育、中小学教育带动起来,起到引领作用。

正如熊月之先生所言,老先生倘地下有知,重回南中走走,一定会喟然而叹:后生可畏,吾道不孤也!”

 

参考文献:南洋中学校史资料;上海交通大学校史资料;商务印书馆《为国桢干——上海南洋中学120年》;语文出版社《苏报案与辛亥风云》;上海人民出版社《蔡元培传》;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南洋中学名人题词碑刻集》

 

编者按:本文载于《毋忘风雨---上海南洋中学人与事》P10-P13201837日人民网上海频道《史海钩沉:辛亥革命前的教师蔡元培、王培孙》发布。

 


  • 蔡元培王培孙.jpg
    预览
  • 蔡元培题字两幅.jpg
    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