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校友频道 >>校友风采
回忆母校—南洋中学点滴
发布时间:2018-12-27 22:45:04   发布人:汪兴源   信息来源:高卢麟    点击次数:602

回忆母校—南洋中学点滴


高卢麟_副本.jpg

我在上海南洋中学从高一读到高三,1953年毕业,在北京突击学习俄语一年,1954年由母校推荐,经过考试,前往苏联留学。1959年毕业后,被推荐进入留苏研究生行列。学成回国后分配到研究所,后又被调到国家部委工作多年。退休前10多年一直在国家专利、知识产权部门担任领导工作。在研究、教学与担任国家有关部门行政领导工作过程中,我无时无刻地想起在母校学习、生活的岁月。

我学习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母校,母校严谨的学风和高水平的老师,不少教师都是大学老师,或者从南洋中学走上了高校的教学工作。由于基础扎实,如赵善继老师教授的高三解析几何时打下的微积分的基础,加之留苏学习努力,很快我就赶上教学进度,成了全系的优秀学生,照片上了学校的光荣榜。

基础扎实是南洋中学取得名望的另一方面,南洋中学的生物、化学、物理实验室条件好,堪比很多普通大学。我记得曾做工业化学实验,在桂君协老师的指导下,制造洗衣肥皂和化妆品——雪花膏等;我们也到附近的小河旁捉青蛙,自己做解剖实验,生物孙老师亲自主刀做狗的生理解剖,帮我们加深对动物心脏和功能的理解认识。

学校优越的环境和硬件基础,给予了学生的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环境。不仅篮、足、排各种球场,体育设施俱全,而且环境绿化优美,我记得校园中部有一个小花园,学习之余,打球、花园散步,身心十分愉快。我参加了学校的二级篮球队,不仅增强了体质,而且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和谐。累了去小花园,可找到许多种树木、花草,我第一次见到的含羞草就是在母校的花园里。学校大道旁还有一种开白花的玉兰。每当毕业时刻,开满了玉兰,同学们戏称其为毕业花

我高中三年均住宿在学校,以校为家,减少了对父母的依赖。我在母校还学到了一种自治精神,影响我最深刻的是帮助我班同学参加竞选活动,我们甲班的周同学虽然输给了丙班的金同学,但对当时参加各种竞选活动的细节,仍历历在目。另一件事是学生伙食团工作,该团派我与食堂大师傅蹬三轮板车去菜市场采购副食,我掌握现金,大师傅负责实际选购工作,我与大师傅合作很愉快。这些事虽然很小,但也是为大家服务,这对我们的健康成长起到了好作用。1960年初,我带着三岁的女儿去母校参观,一进校门,就看到了当时与我一起去买菜的大师傅,感到十分亲切。

转眼我已是八十多岁了,在众多的往事中,最留恋的不是工作成绩、功名成就,而是人一生的黄金时代——学生生活的点滴回忆,因为这个时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我们进入人生大舞台打下坚实的基础。亲爱的母校,我们永远想念你!

南洋中学具有120年的历史,经历了很多历史时期,但王培孙校长和解放后历届校领导,始终不渝地贯彻教书育人的方针,培养出一批批各行各业的骨干人才,成为上海市最优秀的学校之一。我和其他所有南洋人一样,衷心愿母校就像常青树一样永葆青春,永远是中学教育战线中的一个排头兵,桃李满天下,春风遍人间!也祝为之奋斗的老师、所有教职员工身体健康、吉祥,工作中取得更大成绩!

201794


编者按:本文载于《毋忘风雨---上海南洋中学人与事》P189-P1902018121日以《难忘在南洋中学的岁月》之标题刊于《新民晚报》1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