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校友频道 >>校友风采
德智体基础教育的园地——南洋中学
发布时间:2012-06-16 00:00:00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80

 

光阴似箭,转眼间从母校初中毕业已有50年了。在纪念母校建立115周年校庆之际,特殊时代的学习情景不时地浮现在眼前。

1958年至1961年间,正是国家贯彻“大跃进”的总路线期间,同时也是遭受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时期。在这三年中,初中同学们除按学校教育大纲接受道德品质教育外,也曾加入过“大炼钢铁”的行列,譬如课后在学校附近拾捡废铜烂铁和煤渣(未完全燃烧的),以供高中哦生炼钢之用;由班主任组织、发动学生参照当时报刊上的“豪言壮语”式的诗歌尝试作诗;按照学校勤工俭学的方针,由学校安排我们我们到龙华路的一家缝纫机厂学工,机磨缝纫机头的毛胚;赴郊区学农摘棉花;积极参加消灭“四害(老鼠、麻雀、苍蝇、蚊子)”的运动;还分成若干个宣传小分队,在学校周边的街道上,以民间喜闻乐见的曲调填词的形式编成小调并宣唱,鼓动民众等等。学校还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前夕,全校师生在大操场上举办集体联欢舞会。上述的课内外的教育活动,其方式、深浅和适度暂且不论,但论其效果而言无疑是有益的。在当年国家的大形势及历史条件下,学校的德育方针应是无可非议的。通过浅度地参与国家政治和社会活动的实践,可萌发初中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因为这些感性的认识是学生在课堂的授课中无法认知后人体验的。

母校的数理化等科目的授课质量和效果,在当年本市的中学系统中是处于领先水平的。究其原因,除了任课老师本身素质高和教学有方之外,还有一个较佳的课后复习组织形式。班主任依据学生居住地就近原则,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56人),在征得家长同意的前提下,指定在居住条件相对好的学生家中集中复习,学习小组的组长一般由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小组成员对当日布置的作业通过习题练习、难题讨论和方法交流达到每个学生都能及时理解和消化的目的。学校还根据学生的特长和爱好,将学生推荐到本校墙报出版组,童声合唱团等兴趣小组中参加活动,也推荐并鼓励个别有特长的学生报考区少年宫参加课余专项活动。教师的大纲授课与学生分散自主复习及兴趣爱好活动相结合,是母校智能教育中发挥并挖掘学生智力潜能的极好方式之一。

至于母校在体育方面,当年的体操、足球、标枪、击剑等强项上涌现出一些名将,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容国团获得男子乒乓球单打世界冠军之后,学校马上掀起了一股打乒乓球的热潮。学校体育场地及器具十分完备,学生在课余可凭学生证借用各类体育用品,甚至有拳击手套,体育运动在母校可谓蔚然成风。每天上午的课前或下午的课后,大操场及场边都是踢球、跑步、跳高、跳远或练单双杠、吊环的学生的身影,乒乓球室更是“站无虚席”。此外,为有利于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学校每年都组织学生到公园去春游活动,使学生亲近和接触大自然,培养学生的自然环境意识。最难能可贵的是学校还特别安排一个牙医医疗队到校为学生查牙、洗牙和补牙,使学生终身护牙的意识受到了启蒙。1961年毕业前的夏天,学校从初中10个班级中,每班推选10名男同学参加空军遴选体检,结果有1名学生合格,加之高中生1名,共有2名入选空军预备役的行列。为此,学校还在大操场召开全校欢送大会。3年的学习,对初中生来说是短暂的。但当年的初中生,现在都到了耳顺之年。当我们在功成名就、“安全着陆”之后,或在含饴弄孙、安度晚年之时,怎能忘却母校对我们精心培育的这一段教育园地的往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