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庆铭是我校58届校友,1963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现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瑞金医院的骨科主任,精于全髋关节置换术。自1985年今,杨教授已接收了三千余例因各种原因造成股关节损坏的病人,帮助他们从病榻上重新站起业,恢复生活自理能力,让生命再现出绚丽的色彩。故而在我国骨科领域里,素有南杨(杨庆铭)北吕(吕厚山,北京第三人民医院医师)之誉。
周小燕重新练起了瑜伽功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用人工假体来置换人体病损的髋关节。原国家足球队主教练方纫秋在漫长的足球生涯中,造成两侧髋关节严重磨损,不但疼痛异常而且两腿呈X状,没有拐杖相肋,他根本无法行走。经过杨教授的精心治疗,这位生性好动的老教练又能像往常一样出门参加各种活动,而且一改其一瘸一拐的形象,乐得他逢人便介绍杨教授的高超医术。
著名声学教授周小燕髋部骨折,造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继发髋关节炎。经杨庆铭的细心治疗,周小燕终于恢复了健康。一天,杨教授到周小燕家进行回访,就在两人说话当儿,周小燕不知不觉地盘腿而坐开始练起了瑜伽功,全然忘了身上还安装着人工假体的髋关节。这一下把杨教授吓出了一身的冷汗,因为按术后行为规范规定,患者连极平常的“二郎腿”这样的动作都不应该做的,更何况是高难度的瑜珈功坐法。但是,他看到周小燕气定神闲、悠然打坐的神情,一颗悬着的心,才慢慢的平静了下来。由此可见其手术效果相当理想。
妙手施行高难手术
我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起步虽比欧美国家晚,但手术的难度却大大高于国外,杨教授碰到的都是些高难度手术。
80岁高龄的李亚青老太太患了典型的畸形性骨炎,如果按照常规的手术,由于股骨偏离立线位置(垂直),走起路来仍会跛足。为了达到用假体来纠正股骨位置的目的,杨教授在手术中把原先股骨颈横切的刀口改为斜切面,从而迫使原来往外跛的大腿骨向中心线靠拢。这一刀不仅解除了李老太长期来难以摆脱的病痛,也一改她平时走路瘸腿的形象,显得健康而精神了。
杨教授还收治了一位来自山东潍坊的病人。这位81岁高龄的于老太患有“右骨股胫陈旧性骨折”。经检查,杨教授发现她不但髋关节严重变形磨损,而且患有多年的心脏病、肺病、肾脏病、糖尿病等,进院时两条腿肿得像腰鼓似的,又粗又硬。为了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杨教授制订了周密的手术方案,首先用药物控制病人的血糖和心跳,使她逐渐恢复到常人的水平;同时,根据其已经变形的髋关节,为她度身定制一套假体关节;杨教授还联系了心脏外科的专家,事先为于老太安装了心脏起搏器。由于准备工作做得充分,手术进行得十分顺利,术后24小时,于老太肿胀了几个月的双腿,竟像退潮般迅速消肿,恢复了常态。为此,病人家属特地送给杨庆铭一面锦旗,上书“展神医风采,送绵绵爱心。创生命奇迹,续二次人生。”
千方百计为病家节约医疗费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项价格不低的骨科手术,光一副进口的假体髋关节就需2.5万元,加上手术费等开销,病人人累计要支付3万元医疗费。一次,杨教授接收了一名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在对他施行了单侧髋关节手术后,才了解到患者是个下岗工人,其手术费还是所在街道通过各种渠道募捐来的。同情之下,杨庆铭来到生产关节假体的捷迈公司(ZLMMER),请该公司伸出援手,免费为患者提供假体关节。在杨教授情真意切的游说下,捷迈公司终于同意免费赠送患者手术所需的器材,3个月后,患者如期接受了另一侧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还有一名手术身病人同时又是个血友病患者,为预防术中出血不止,术前必须大量补充生物制品,以增加血小板数,提高凝血功能。但就这一项医疗措施其费用就高达二十多万元。为了替病人节省费用,杨教授把原先须间隔3个月的髋、膝关了置换手术,安排在同一天里完成。虽然这样做手术,风险大,杨庆铭还是勇敢地迎接了挑战。在杨教授精湛医术的治疗下,那位血友病患者终于一次顺利地通过了髋、膝关节联合手术,创造了医学界的一个奇迹。
(摘录改编自《上海滩》“骨科医生杨庆铭”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