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校友频道 >>校友风采
“中华之贞德”
发布时间:2008-12-11 00:00:00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39

106年前的324,上海发生了一次历史上意义深远的大事:1900年,沙俄在八国联军进攻中国的战争中 ,武装抢占中国东北三省。次年2月,沙俄提出约款 12 条,企图全面剥夺中国对东北的主权1901324,上海各界人士近五百人聚集沪西张园。在会上,著名人士汪康年、孙宝瑄、吴趼人、何春台、蒋智由、温宗尧、黄宗仰、周雪樵、魏少塘、薛仙舟等相继发表演说,他们声泪俱下,向民众晓以大义,号召出死力相争,“力拒俄约,以保全局”。这就是被称为上海历史上第一次反对帝国主义的集会——张园拒俄大会。

正当会场中一片群情激动之时,一位年仅16岁的少女从容地登上讲台,发表了一篇慷慨激昂的演说,据《中外日报》所载,她的演说大致如下:

中国败坏的原因在于居官者但求一己之富贵,没有爱国之心。普通百姓又若幼小之婴儿,对国家的存亡漠不关心。官民之间不能齐心协力,所以才受人欺侮。而英美和日本的官民则不然,无论为官为民,皆视国家为己之产业,视国家之事如己身之事,上下之间连为一气,人心团结,国势强盛,所以外人不敢欺侮,因此国势强盛。唯今之计,当联合全国四万万人,力求政府撤换主持中俄合约的大臣,另派明白爱国之大臣前往议和,俄国人胁迫的事才可能得到解决。

薛锦琴的演说充满了爱国热情,是有史以来中国女子第一次在公众集会中发表演说,开创了中国妇女公开参与政治活动之先河。她的演说犹如一声春雷,立即引起上海舆论界的震动。登载此演说的《中外日报》评论道:“女士在张园演说,实为我国从来未有之事……若人人能如薛女士,又何患国家不强也。”而沪上的西人报纸《字林西报》也惊呼:“此女子对大众演说,洞明时势,通晓事理,热心爱国,慷慨陈说,实足令我西人钦佩者”。日本的女权运动的创导人福田英子甚至致函薛锦琴,把她比作是“中华之贞德”。

薛锦琴究竟为何许人也?她是南市育材学堂(今南洋中学的前身)的学生,又是育材学堂教师也是这次拒俄大会的组织者之一薛仙舟之女,这次和育材学堂同学一起前来参加大会的。据南洋中学保存的校史资料记载:1896年王维泰在大东门王家祠堂创办了王氏育材书塾,先后来学的学生有“王宰善、王守善、秦汾、朱葆康、林行规、林佩侃、赵月潭、顾维钧以及女生薛锦琴姊妹等”。1900年,王培孙接任校务,改称育材学堂。1904年又改校名为南洋中学。育材书塾(南洋中学)被称为第一所由中国人自力主办的新式中学,它摒弃了“科考举业文学”而以“西学”为主要教学内容。课程设有国文、数学、英文、历史、地理、格致等等。所聘教员皆知识渊博、思想激进、主张维新的知识分子王引才、君武、陈景韩、薛仙舟等,他们的学识、思想、行为深深地影响着来学的青年学子。而当时社会上的革命思潮也在师生中传播,据学生周子健回忆:“此时正值满清末年,革命潮流,汹涌澎湃,革命同志常在沪西张园安恺第开会,力诋清廷之腐败,同学亦多往参加,同伸正义。”薛锦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接受教育的。

薛锦琴在育材没有读到毕业,据说她于1902年赴美国留学,是我国最早学习幼儿师范的留学生。回国后从事教育,及办妇女杂志等。虽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举动,也不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她当年在张园拒俄大会上慷慨陈词的英勇行为,却在上海革命运动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注:贞德是公元十三世纪时法国的农家少女,她是领导人民抵抗英军入侵而被捕牺牲的女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