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学年第二学期教导处教学工作计划(讨论稿)
发布时间:2009-01-04 00:00:00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114

 一、        指导思想:

按照校长室的工作计划和要求,以“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标准严格要求教导处的各项工作,积极实施学校“三年规划”各项要求和内容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上海市二期课改方案,继续推进“学期学科统整”的各项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工作重点,深化教学研究,使我校教学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        主要工作:

1.  继续贯彻分层教学的原则,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1)结合学校心理教育的展示活动,与心理室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法指导活动。各组室应结合学科或年级特点,继续开展一些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务实的有特色的学法指导活动。

(2)各年级、各学科应积极做好培优补差活动,切实做到因材施教,明确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要求,重视学生的学习差异,通过抓两头促中间,为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创造条件。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师成长搭建舞台。

(1)继续做好03年教龄的青年教师的师徒带教工作。

(2)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的专业进修和高一学历层次的学习,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观摩活动,鼓励教师主动承担片级、市级公开课,不断拓展视野,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广阔的天地。四月初,学校开展“实验性示范性学校教学展示活动”。

(3)每位教师应自觉做好教学后记,通过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总结,促进自身的专业水平。

(4)发挥区、局、校三级学科带头人以及局中青年骨干教师、校教育教学能手等教育教学骨干的引领作用。

(5)以“学科统整”工作作为一个抓手,提高教师对二期课改理念的认识,通过“学科统整”,使教师对实践新教材有一个理论上的整体把握,使“课改”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3.    夯实基础,抓好日常考试,加强成绩分析,以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基础年级应注重夯实基础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组织好高一历史、信息技术二门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

(2)加强教学质量的检查与反馈,认真组织安排好各年级主要学科的阶段测试及期中期末考试工作。各组室坚持做好阶段测试的教学研讨,及时分析、总结反思,不留教学隐患。

(3)扎实做好高三年级的第二、第三轮高考复习。经常调查研究高三毕业班教与学两方面的情况,注意学生学习动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注意各学科之间的协调,谋求总分效益,圆满完成本届高三的各项工作。

(4)做好高二年级的选科、分班指导和动员,完成新高三组建工作。

4.    加强教研组建设,努力形成教研组、备课组的学习共同体

(1)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在组织教学和开展教研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水平,不断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和创造性。(将组织数学组、语文组教学研讨展示)

(2)期初制定好教研组工作计划,期中组织落实,期末认真总结反思,及时做好资料积累工作。

(3)教研组则要将工作重心落实到备课组,规范备课组活动,切实凸现备课组在同年级、同学科教学研讨方面的优势作用。备课组集体备课要求做到“四定”和“四统一”。教研组应加强对备课组的监督与指导,不定期召开备课组长会。

(4)各教研组要分年级做好月考和期中(终)考试以后的总结工作,提高全体教师的命题水平,要通过命题研究等工作有效措施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最终形成各自的题库。

(5)各教研组要成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最基础单位,要有自身特色的研究课题。继续完成高一数学及外语的“学科统整”课题的实验和试点。

(6)结合学科特点,本学期教研组要组织一次学生学科教学竞赛活动。

(7)本学期末将进行校优秀教研组、备课组的评选及经验交流活动。

(8)各教研组应切实做好“实验性示范性学校教学展示活动”的动员、报名、听课、磨课、评课及展示活动结束后的评议小结等工作。

5.    深入开展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

(1)在实现人手一机和各教室多媒体设备配备完毕的情况下,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合理利用媒体,将信息技术和常规课堂教学有机地整合,提高教学效率。

(2)全校教职工应广泛使用学校网上办公系统,努力实现网上无纸化办公,并逐步成为学校的一种重要办公方式。

(3)各组室、教师个人要积极制作和完善网站网页,共同开发和丰富校园网站。

(4)积极鼓励教师广泛使用和自己开发课件,以促进信息技术和课堂教育的整合,本学期将进行自制课件评比。

6.    继续实施“二期课改”,加强三类课程的整合,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1)配合学校积极开展高一数学、外语的“学期学科统整”课题的实验和试点的基础上,其它备课组要对基础型与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整合进行研究,继续完成完善学科类基础型课程中开展拓展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序列的整理。

(2)各教研组要保证特色课程的开设,如“中学生概率”、“科普英语”、“影视配音”、“太阳能”、“机器人”、“化学多米诺”等;积极开发既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又体现科技和人文精神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新课程。

(3)进一步加强拓研课程建设。新课程标准的三类课程共同承担育人功能,没有轻重主次之分,应确保拓、研课程的开设时间,不挪作它用。

(4)学期结束前,在反思小结的基础上,举行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的交流和展示工作。

(5)继续抓好“双语教学”,进一步发挥“双语教学组”的作用,扩大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在第一学期的基础上继续开出有一定质量的双语课,稳妥地推进学校双语教育工作。

7.    提升和发展科技教育内涵,使学校科技教育更有影响力

(1)在三类课程中体现学校科技教育特色。基础型课程中继续实践“科技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加强和渗透”;拓研课程中,开发和发展有学校特色的科技类科目。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

(2)继续在高一、高二年级中开设“机器人”和“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等微型课程,让学生接触和了解新兴的科技。

(3)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加强对特长生培养,努力提高获奖层次。

(4)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聘请明师开设科技类拓研课程,聘请讲师团来校做科技类讲座,提升师生的科技创新竟争力。

(5)建立“奚天敬教师工作室”,充分利用奚老师在科技教育方面的骨干引领作用和科技教师培养功能。着手开发现代科技教育与“三类课程”整合的新型课程。

(6)组织好4月初的科技教育展示活动:学校太阳能发电的应用。

8.    抓好艺体卫工作。

“艺、体”学科在搞好学科教学同时,还兼顾发展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艺体组要充分发挥组内教师的特长优势,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做好高三毕业班等学生体检工作。

三、        其它工作

1.    做好晨会课的管理工作。

2.    严格按上海市学籍管理文件精神做好各项教务工作,规范转学、借读等手续。及时做好教学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及时规范装订存档。

3.    继续推进《中小学生成长记录册》和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4.    继续做好与南初的初高中贯通的相关工作。

5.    做好“推普”工作和规范语言、文字的使用。

6.    规范教学服务部门的管理,主动为教学工作提供资源和服务。

四、        各阶段初步安排(暂定)